重塑总部职能东风再创业|大整合 ⑤
产品中心
重塑总部职能东风再创业|大整合 ⑤

  2024年最后一天,东风公司宣布,对总部职能部门做调整,推动公司总部由战略管控向“运营+统筹”转型,进一步整合集团资源运营自主乘用车事业——帮宁工作室称之为“12·31变革”。

  这是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和董事、总经理、党委常委周治平搭班子以来,东风公司实施的规模最大组织机构调整。由此,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跨入2.0阶段。

  此前,2023年8月16日,东风公司宣布实施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对自主乘用车新能源事业进行重大管理体制调整——集团一体化管理“东风”品牌下东风风神、东风eπ、东风纳米等三大产品系列品牌,公司领导挂帅,集团总部上阵打仗。

  “8·16变革”拉开序幕后,成立东风乘用车销售有限公司和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一体化管理“东风”品牌下三大产品系列品牌的营销、制造。同时,将3个产品品牌的商品企划与项目管理,集中到集团统一管理,实现商企集中、制造集中、营销集中。

  在“跃迁行动”引领下,东风公司自主品牌和新能源销量迅速增加。2024年,东风自主品牌销量为137.2万辆,同比增长34.8%,占集团销量55%;新能源汽车销量为86万辆,同比增长64.4%,其中自主新能源汽车销售81万辆,同比增长122.5%。

  但“8·16变革”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新能源品牌力不足、声量小、热度维持不足,缺乏月销突破万辆的爆款产品;商企、研发、销售“铁三角”工作机制不够牢固等。这样一些问题,都一定要通过强化总部功能、提升总部能力来解决。

  发韧于去年底的“12·31变革”,在“跃迁行动1.0”前期总部初步具备职能的基础上,重点聚焦商企、采购、制造、营销领域,调整总部机构,撤销7个二级部门,成立产品企划与项目管理部、采购管理部、制造管理部和营销管理部等4个一级部门,运行机制进一步扁平化。

  经过此次调整,东风公司完善了集团全价值链的运行架构,拉通了从客户的真实需求分析、商品企划、项目管理,到制造、营销和售后服务全流程的管理体制。

  帮宁工作室了解到,“12·31变革”后,东风公司领导班子分工由分管板块,转向分管职能——几大运营职能由5位副总分管,既统筹全公司的职能管理,又直管东风乘用车业务。

  其中,制造管理部包含乘用车三品牌的制造、工艺、质量、安全、环保等,由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张祖同分管;

  商品企划与项目管理部、科学技术创新管理部以及研发,由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尤峥分管;

  总会计师、党委常委冯长军分管财务控制部、法务合规部、公司治理部,协助杨青分管审计工作;

  原计划负责国内外销售业务,分管国际事业部和销售管理部的是彭原璞,但其最近从东风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调任中国船舶副总经理、党组成员。上述职能暂时由黄勇代管。

  曾经,在大型国有企业中,东风公司率先实行“双全面”“三全面”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率先推行“厂长负责制”;率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三层次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了由工厂型向公司型的转变。

  东风总部成立于2004年,当时叫“东风汽车工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东投)。从名称上的“投资”二字就可看出,那时总部定位于决策中心,主要职能是管投资,履行股东的职责。

  事实也一度如此。多年来,东风总部一直履行出资人管理,作为出资人对旗下各个板块实施董事会的管理,后续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营运分析和财务管控职能,即月度、半年和一年后,对各个二级板块销量、利润等做事后分析和纠偏。

  杨青认为,如今汽车行业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各细分市场已从蓝海变为红海,进入存量竞争时期,旧的运行模式存在很大问题——没有指挥功能、没有管理功能、没有培训功能,不能帮二级板块处理问题、不能输入帮他们走出困境的方法。

  在2018年6月举行的东风公司第九次党代会上,东风提出,总部的定位主要是定战略、选班子、配资源、控风险、抓考核、管回报,建设服务型、智能型、增值型总部。

  在“12·31变革”后,东风公司总部将在指挥、决策和管理这3个方面加强功能,向“统筹+运营”转变。“分兵突围、单兵作战不再有优势,只有重新排兵布阵,实行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指挥,才能在市场上打赢。”杨青说。

  央企层面,近期,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航工业、国投电力控股股份、中国华能集团等多家央企都宣布,对总部职能机构进行改革调整。

  中国一汽实施“总部负责运营红旗,其它业务进行战略管控”管理模式调整,启动大规模人事调整,尤其是集团班子成员挂帅旗下板块,如集团副总经理陈彬兼任一汽-大众总经理,集团副总经理吴碧磊兼任中国一汽研发总院党委书记、院长等。

  地方国企层面,广汽集团实施“番禺行动”,推进全要素向自主品牌一线实务集中。最新进展是,整合传祺、埃安营销领域,设立传祺、埃安、昊铂等3个品牌营销本部,分别任命临时负责人。

  这些整合的共性,是做实做强总部、去机关化、推行扁平化管理。从东风公司此次大整合来看,在新时代下,构建更为扁平化的公司治理模式和管理体制,能助力东风公司更高效地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以及行业竞争。

  2023年3月3日,杨青作为东风公司总经理主持工作,此后,东风公司开始推动一系列深层次改革。

  正是从这一年起,东风公司实施“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三年行动”,开启进入新世纪参数图片)以来,东风公司规模最大的管理体制机制调整。

  至目前,东风公司构建了“4+2”事业群。“4”指自主乘用车事业、商用车事业、零部件事业、金融和水平事业;“2”指东风本田与东风日产两个合资单元。此中,公司将27家直管单位做专业化整合,实现从管单个单位到管事业部的转变。

  “8·16变革”启动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推动东风风神、东风奕派、东风纳米资源共享。东风奕派、东风纳米销售网络迅速增长,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一体推进东风生产方式,工厂制造质量快速提升。

  2023年11月6日,东风宣布实施新能源“跃动工程”,将集团技术中心改革为研发总院,与下设事业单元的研发力量共同构建形成“1+n”研发体系,实现产品技术统一规划、集中研发和资源共享,打造存在竞争力的产品平台。

  3月28日,东风宣布实施商用车“跃升工程”,成立商用车事业部,实现研发集中、制造集中、采购集中,为客户打造高端化、定制化、智能化的新一代新能源商用车产品。

  7月5日,宣布实施零部件“跃创工程”,成立零部件事业部,统筹管理旗下零部件事业,集中资源推动业务转型发展,打造技术和成本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东风公司聚焦战略车型,推行PM(新车型项目管理机制),全方面实施“KPI考核+MTP中长期能力建设”双目标考核管理,发布“红黑榜”,进行月度、季度考核排名,传导压力。

  新车型项目对赌激发鼓励措施实施以来,多款产品效果非常明显,如全新岚图梦想家销量跃居细分市场第一,东风纳米01连续多月单品销量过万,eπ007和eπ008上市即上量等。

  东风日产快速推动导入高价值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方案,亮相N7,初步获得市场好评。东风本田纯电猎装轿跑猎光e:NS2、纯电潮跑灵悉L上市,完成在全新SDN平台上进行电动车型开发的首次完整尝试。神龙公司在东风集团支持下,创建神龙新能源品牌,正稳步推进首款商品上市。

  跨入2025年,东风公司确定目标“整体销量重回300万辆台阶、挑战320万辆”。

  今年,大形势将更为复杂,行业将更加内卷,主机厂、供应商、经销商在价值链方面集体承压,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挑战持续加大。

  周治平在内部讲话中表示,过去,中国车企主要依赖合资合作,商品研发、商品企划、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措施都是移植过来的;现在,要重新创业——从市场调研、前瞻研究,到商品企划、研发、制造、销售、售后等,都要重新再启动,重塑体系、重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