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赵雪纯 通讯员荆彤 杜晓俭 严萍)武汉一男人骨折后未遵医嘱静养,即便戴着固定支具也每天下地行走,不料一周后胀痛加剧,打开支具后发现小腿上竟长满了鸡蛋巨细的水泡。经过两天的针灸理疗,水泡消除。3月19日,专家提示,骨折后一周内为水泡高发期,患者佩带支具后,应谨遵医嘱静养。
3月9日,42岁的李先生(化姓)在家装窗布时不小心从梯子上下跌,当即感觉右脚疼得站不起来,就诊后发现右脚跟骨骨折,医师主张戴上固定支具后回家疗养。可李先生闲不住,每天下地活动,以为可以在必定程度上协助康复。一周后,李先生发现右脚仍然胀痛难过,他打开支具后发现小腿上长满了鸡蛋巨细的暗红色水泡,当场被吓了一跳,随即前往武汉市第四医院武胜路院区足踝外科中心就诊。
“这是骨折后过早下地活动导致张力性水泡。”该院足踝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潘昊查看后介绍,当肢体遭到较为严峻的损伤,如骨折或揉捏伤,部分高度肿胀时会构成张力性水泡。患者受伤后尽管进行了支具固定,但过早下地活动,导致支具对部分安排压力增大,从而引发了大面积的水泡,若不当即处理可能会形成腿部软安排感染。
入院后,专家团队针对李先生受伤部位施行针灸疗法,经过按压特定穴道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痛苦和肿胀。两天后,李先生小腿上的水泡逐步衰退,现在皮肤安排康复安稳,已完结手术医治。
潘昊介绍,轻度张力性水泡大多单个存在,重度张力性水泡周围有红晕或泡内充血,水泡及周围部分皮肤肿胀显着,痛苦难忍,受伤后3-5天为水泡产生的高峰期。潘昊提示,市民们足部受伤后,可测验先选用冰敷、举高患肢、活动脚趾等方法,协助削减肢体肿胀和张力性水泡的呈现,而冰敷时刻也不宜过长,每次20-30分钟即可,每天2-3次。伤后48小时内不要热敷,更不要用红花油等活血的药物涂擦,避免加剧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