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让产业工人在新时代舞台“唱主角”“站C位”
产品中心
潍坊日报:让产业工人在新时代舞台“唱主角”“站C位”
2025-03-16 产品中心

  今年10月份,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9个方面27条举措,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注入了新的动力。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激励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在推动全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营造全社会尊重、关爱产业工人的浓厚氛围,日前潍坊市委办公室、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潍坊市进一步提升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围绕产业工人政治地位、成长成才、生活关爱、社会礼遇等方面出台16条举措,进一步提升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推动产业工人在新时代舞台“唱主角”“站C位”。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多万产业工人,多数集中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对保持和提升工业竞争力具有决定性影响。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引领,能把广大产业工人的共识凝聚起来、力量汇聚起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潍坊市强化产改顶层推进,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突出抓好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大力提升产业工人政治地位。在“两代表一委员”及群团大会代表中,产业工人比例实现大幅度的提高。在劳模推荐评选中,一线工人和企业技术人员占比超过55%。同时,出台《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广泛开展“大国工匠潍坊行”“劳模工匠进校园”等宣传教育。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大力培育发展产业工人党员,近三年来发展党员分别达到850名、930名和1045名,充分的发挥了车间班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工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此次出台的《若干措施》精确指出,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产业工人队伍中落地生根,引导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

  《若干措施》还进一步明确要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及时有效扩大党及群团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着力推进工会系统“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践行潍坊城市精神,汇聚团结奋斗、建设更好潍坊的磅礴力量。

  围绕逐步提升产业工人政治地位、加大产业工人党员发展力度、培育产业工人先进典型等方面,《若干措施》指出要慢慢地提高产业工人在“两代表一委员”及群团大会代表中的比例,原则上市、县、镇(街)总工会需配备1名产业工人兼职副主席。在发展党员以及培育各类典型时,向一线产业工人特别是产业技术工人倾斜。鼓励企业组织典型选树活动,吸收优秀产业工人参与民主管理,激励产业工人比学赶超、实干兴业,逐渐增强产业工人的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提高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

  电控系统被喻为高端装备的“大脑”,对于提升装备性能和智能化水平至关重要。今年10月,由中国内燃机学会主办的2024内燃动力智能控制算法国际挑战赛(ICIAP)成功举办,潍柴智能算法突击队从21支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凭借其专业方面技术水平和出色表现荣获金奖。

  在“深水区”“无人区”中长驱直入、站稳脚跟,庞大的人才队伍无疑是长期以来潍柴集团始终保持高水平发展最根本的保障。近年来,潍柴集团探索形成了包括工匠保障机制、培养机制、创新机制、评聘机制、激励机制在内的工匠人才队伍建设“五大机制”,培养了由“2018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国劳模王树军领衔的,以1名大国工匠、9名全国行业工匠、2名齐鲁大工匠、4名齐鲁工匠、12名山东省行业工匠、23名潍坊市工匠、78名潍柴工匠、105名潍柴青年工匠构成的完善的工匠人才队伍,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赶超世界领先水平作出了贡献。

  潍柴集团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探索创建工匠体系、多维发力全面打造高端产业工人队伍,只是潍坊市全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激励产业工人成长成才勇于创新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实施以来,潍坊市快速推进产业工人队伍技能提升体系建设,探索形成潍柴、歌尔、豪迈产教融合人才教育培训经验,打造“技能兴潍”职业技能大赛、“匠筑潍坊”劳动和技能竞赛两大品牌,完成“金蓝领”技师培训、青年技师素质提升和新型学徒制培训35.7万人次,建成工匠学院22家、培训产业工人10万余人次,培育出一大批“能工巧匠、良工强匠”。

  同时,潍坊市持续完善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制度,畅通产业工人成长成才通道,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建议》,完善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实现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方面技术人才贯通发展。深入推动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试点“新八级工”制度,实施“潍坊工匠”建设工程,首创企业三级工匠培育体系,在全市1192家企业组织“三级工匠”试点,培育各类工匠人才3.8万余名。

  潍坊市此次出台的《若干措施》,围绕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人才选育、职业晋升、薪酬体系、“创新工作室”建设、创新创效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若干措施》指出,要落实产业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通过产教融合、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和技能竞赛、职工素质提升活动、“求学圆梦行动”等措施,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产业工人参与“求学圆梦行动”比例提升至50%以上。在高技能人才培育中向产业工人倾斜,每年培育20名潍坊金牌工匠、100名潍坊工匠(其中手造工匠10名),产业工人占比不低于70%。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奖的优秀产业工人,按规定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完善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健全专技岗、技能岗相互贯通机制。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创新创造、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体系。支持优秀产业技术工人领衔建设“创新工作室”,对市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一次性给予3万元创新补助资金。鼓励企业组织全员创新竞赛,支持一线产业工人参加市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评选,定期举办职工创新创效竞赛,对获奖成果给予以奖代补经费支持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必将全力激发一线产业工人努力工作的热情和斗志,让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充分涌现。

  只要有作为,就会有地位。作为全国铸造百强企业之一、中国铸造行业单项冠军企业,山东浩信集团有限公司坚持把提升职工素质作为企业核心工作,打通职工晋升通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断的提高职工荣誉感、成就感。

  实行职工管理、技术“双通道”职业晋升制度,通过劳动技能竞赛、合理化建议征集等活动,对职工擅长领域、发展趋势做评估并组织针对性培养,使职工能够在更适合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建立完善职工评价奖励制度,设立浩信科技功勋奖、科学技术创新奖、技术创新奖、技术改进奖、技术专利奖等,每年进行表彰奖励。创建并推行工会“1+1+N”(即工会+职工+N个行政部门)工作模式,深化了工会与行政沟通协商,推动了职工合理诉求落实。设立了“浩信基金”,帮助家庭有困难的员工,让员工工作在浩信、幸福在浩信,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实施以来,潍坊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产业工人的“急难愁盼”问题,从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到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协商机制,从维护产业工人健康权益到积极拓宽职工诉求表达渠道,用心用情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广大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全面增强。

  此次《若干措施》的出台,从产业工人身心健康、服务保障、惠工活动等方面做出了更为细化的要求,努力让产业工人的幸福生活“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在关爱产业工人身心健康方面,《若干措施》明确要求,要定期组织并且开展产业工人疗休养和身心健康服务活动。一线职工疗休养活动中,产业工人占比不低于60%。市级及以上工匠疗休养,参照市劳模相应支出标准执行。督促企业落实劳动法律和法规,依法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产业工人本人及其同行配偶、子女和父母可享受潍坊辖区内职工疗休养基地门票、住宿优惠。为加入工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意外伤害综合互助保障。鼓励企业帮助产业工人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工人文化宫、职工服务中心、职工书屋等活动阵地作用,开展面向产业工人的专场文体活动等。

  同时,《若干措施》进一步明确了要从社会礼遇、公共服务、氛围宣传等方面增强产业工人职业自豪感。重大会议活动邀请产业工人代表出席,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开展走访慰问。将大国工匠、齐鲁(大)工匠、潍坊金牌工匠等优秀产业工人纳入“潍坊惠才卡”保障范围。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创作反映产业工人时代风采的优秀文艺作品,大力宣传优秀产业工人先进事迹,提高全社会对产业工人的认可度和美誉度。潍柴集团、歌尔股份探索发放“司龄荣誉勋章”,豪迈集团将工匠作为公司最高荣誉等,产业工人的职业自豪感、荣誉感不断增强。

  路虽远,行则将至。随着《若干措施》的出台实施,必将有力推进潍坊市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各项工作开展,助力打造出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激励广大产业工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顽强的奋斗、更加智慧的创新,全身心投入到更好潍坊建设中,以劳动创造书写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